2013年11月1日

再次,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孟子‧告子下》



以前念書時覺得這些就是古人的文章,沒有特別感覺,而這麼多年來,慢慢有了不同的體驗。很慶幸自己雖然因為記性差念書的成就不高,但是我卻似乎可以看見"系統"這件事,系統是一個很籠統的概念,它可以概括到任何行業與任何事物上。
所有事物都因著固定的定律在運做著,就像地球繞著太陽、肚子餓了要飯吃、走累的就會停下來,難過了就會想哭。不知道為什麼我的感受力很敏銳,看到眼前的事情總會瞬間去聯想背後所有相關以及可以利用、結合的機會。

我會的東西很多,或許都談不上極致,但是掌握系統以後就可以知道如何把A跟B變成C或D,再把C跟D結合出E跟F,在想通這些事情之前,我不知道怎麼去定位自己,回想以前很喜歡做很多事情,對很多事物都很好奇,想知道是誰創造它?怎麼創造的?創造它的人都具備甚麼條件?具備這些條件的人還做了哪些事?如何去成為具備這些條件?
最重要的,是我一定會親身去走過這過程。

扯了一堆我想說的是,身處在這個環境,如果你對身邊的所有人事物沒有抱持著一點點的好奇與熱誠,
任憑自己成為時代下的待宰羔羊,眼巴巴的讓自己的環境漸漸被一群既得利益者給毀掉。
為了利益,拼命開墾擴地;為了利益,拼命蓋檳榔樹;
為了利益,房價一直加上去;為了選舉,拼命空頭支票,
沒有一個人真真正正的關心我們自己,
關心那些理所當然應該要被關心的事物。
身為台灣人,都應該去看看《看見台灣》,看看這些年來,為了提升所謂的經濟,到底都幹了哪些好事,
看看假油假麵包假米酒假球(?),到底甚麼才是真的?
念書重不重要?很多人提倡念書根本不重要,學好一技之長比較重實在,其實解讀這件事就跟解讀蔣友柏指30歲以下的人不用或是戴勝益向朋友借錢論還是嚴長壽批年輕人只肯躲在舒適圈,這些霉體冥嘴是是非非都不是重點,重點是這些人這樣說的背後涵意與背景故事,去攝取期中對自己有幫助的部分就好,
任何第三方的批判或是標籤都跟你無關,不是嗎?
最害怕的是放棄or害怕思考,總是朋友說(哪位?)、我聽說(誰?)、大家都說(只有你吧)
這是一種邏輯,人要懂得去獨立思考。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重點是三個人嗎?
不是,而是任何人、任何事物都一定有你可以學習的地方,
這個道理,跟我念到國中畢業或是念到博士有關嗎?

最後,仍不得不說: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延伸閱讀
養不起的未來(極推薦)
人類史上最大騙局(極極推薦)
電影《看見台灣》預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