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1日

我們走的太快














我們走的太快
突然間,某些人仰賴維生的優勢瞬間不見了,
人人開始都懂得上網找答案,不平凡瞬間成了平凡,
而平凡中有幾個成功踩著時代的順風浪成為新一代的不平凡,
卻也沒想到這次周圍的人跟上的速度一次比一次快,很快的大家又開始回到了原點。

2013年11月1日

再次,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孟子‧告子下》

2013年10月21日

微電影創作《曾是溫暖》

因緣際會下去參加了潘貝思導演的學學課程後,關於電影這件事
想法與視野改變了不少。

和金虹汝(阿金)其實想拍小短片已經想了很久,一直都沒有動力去用力的執行
一直到上完課後充滿熱血的我與無法閒靜下來的她,就做吧。



攝影/李皓翔 視覺設計/金虹汝

2013年10月6日

這些我在老闆們身上看到的二三事(持續更新)


想打這樣子的一篇網誌已經很久了,至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是因為在某個白天的某的日子的某間7-11的某本書上面寫道:
精確的文字有點模糊了,但是大意是"窮人的腦袋"這件事。

為什麼會對這件事情印象如此之深刻呢,當然也就是因為自己的經濟始終沒有起色
才會心有戚戚焉,那麼於是乎我想了想,老闆難道天生就是老闆嗎?

2013年10月3日

獻給逗墨DOMO一哥(還有馬丁)

讓我隆重介紹一下,現為逗墨設計公司的總負責人翁總監 瑞益先生Mr. Ricky Weng
今天是他的不知道幾歲生日,但我可沒忘記這好日子!

2013年10月1日

你知道你的目標在那裡,然後,走。



先說好這不是甚麼學學課程的心得報告,而是我的心靈之旅點滴 : )

在偶然的機會下,透過洗杯的介紹在學學文創的網頁上發現了不少琳瑯滿目的課程,
原本她是分享商品攝影的課程給我,應該是覺得我會有興趣,但沒有
結果我很跳Tone的選擇了"好萊塢電影X華裔導演:獨立製片的幕後"
這充滿行銷感的標題吸引了我,中!

2013年9月28日

危機與轉機

去年的此時此刻,從學生時代就在用的硬碟無預緊的給我掛點了
(當時還在用photoshop,按下存檔鍵的那一刻,當機了)。
雖然容量才1T,裡面也幾乎用了7成,所有學校作品以及工作的設計檔,
以及一些2008年以前的照片就這樣離我而去了...
雖然我後來做了很多的努力好比說送原廠、找資料救援的店家,
最後得到一個30K復原3成的代價,於是我決定放棄急救了。

危機換來轉變

其實硬碟這種東西,你說它耐用,它也算耐用,但是它要掛掉你也不會知道
後來我放棄了傳統隨身硬碟的方案,直接進入了雲端的世界
說實話,那才是新時代的開始,儘管目前代價尚不斐

我們永遠有舊的包袱要拋棄與新的事物要接受
唯一不變的真理就是世界一直在變,
工具在變方法在變,但再怎樣變都不脫離一個核心重點

----- 如何改變你的生活?

2013年9月27日

危機與轉機

去年的此時此刻,從學生時代就在用的硬碟無預緊的給我掛點了
(當時還在用photoshop,按下存檔鍵的那一刻,當機了)。
雖然容量才1T,裡面也幾乎用了7成,所有學校作品以及工作的設計檔,
以及一些2008年以前的照片就這樣離我而去了...
雖然我後來做了很多的努力好比說送原廠、找資料救援的店家,
最後得到一個30K復原3成的代價,於是我決定放棄急救了。

2013年9月22日

我的新 高雄印象

高雄,是個很奇妙的地方,位於台灣的南部城市
這裡的氣候是屬於亞熱帶,天氣炎熱少雨。

這不是我第一次來高雄了,準確的說其實我來了好多好多次
但有機會自己走在街頭去感受、去習慣這些的機會,還真的不多
距離上一次是發生在2009年,所以我稱它為新 高雄印象。

2013年9月10日

東京-交岔路口的另一端


關於

事情好像是發生在2006年的時後,一個年輕學子面臨了
所有年輕人普遍都會遇到的事情-關於升學
((略))

雖然大學畢業後,從事了設計方面相關的工作
但在決定念設計以前,曾考慮過轉念日文,
也不知道從甚麼時候開始對日本文化有了興趣
Anyway,總之我選了另一條。

這麼多年若即若離的接觸日本文化
工作也好、影視也好、旅遊也好
至少,這兩件事情都是我所喜歡的,但
如果當時反過來選呢?是否在我進入日本的世界後
還有可能進入設計的領域?不知道

2013年7月22日

我所看見的當下

呼應嚴長壽先生書籍「我所看見的未來」一書,
跳轉了不少旅行眼界上的視野,特別是政府機構的長遠規劃一事。
相較於基本的走馬看花,深度的文化探索與好的包裝,
能讓臺灣更上一層樓。

臺灣
是個可愛的寶島,這裡孕育出了美麗的中華文化以及純樸的人民,
在離島地方,我們能看見那些不因外來文化而不得不前進的倉促壓力,
也沒有你死我活的馬路競賽。
在路邊,你很容易遇到莫名熱情的老人家,第一時間在學習保護自己的腦內機制下
運作下,你會不自覺躲開,不自覺往負面的情緒走,但有時不用害怕,放寬心
試著學習傾聽,原來他僅僅是對你分享一段奇幻的生命經歷。

2013年7月19日

晨興數學獎頒獎典禮心得會後談

晨興數學獎頒獎典禮攝影紀實

一、基礎產業的沒落化
二、台灣教授職待遇居先進國家中末位(以數學領域來說)
三、如何培養投入基礎產業的人才

這些問題其實都是環環相扣,每個人都有最基本的生理需求
這樣說好像有點複雜,說穿了就是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的情況下
很多人因此放棄做可能會對社會有益的貢獻的事情

不僅僅是數學家如此,各行各業也出現了如此的趨勢,其實這是政府
該要努力的方向,提供一個給人民放手一搏的環境

2013年7月10日

你怎麼能不愛上設計呢?

我對未來工作的想法其實很單純,就是 - 低調做人、高調成事
這落實於日後任何我想做的每一件事

我對這兩句的解讀是"一樣米養百樣人",很多時候事情成敗的因素大多在於"人"
既然沒辦法要求別人,那就要求自己,別人求做完,我想辦法做更好,特別是設計師
我常害怕現在台灣環境的氛圍,特別是國家的公務員

2013年5月26日

下一題

數位時代的洪流,透過模組化的工具,讓設計變得不再那麼的遙不可及,也許有一天,我們不再需要InDesign或是Dreamweaver,履歷表技能除了office,Illustrator也是必備,業務兼美工、企劃兼美工、行銷兼美工,這已經不是純粹探討老闆省成本不成本的問題,而是根本上,拜補習業者之賜,已經是人人輕鬆入門的時代了。往好處想,當擁有美意識的人們多了,是否社會環境應該會變的更美一些?就我觀察,具自我風格的小店還真不少,那麼...千古不變的政府單位或是長輩呢?他們在數位移民潮的年代幾乎是被放逐的一代,當然還是有跟上來的少數,企業上唯一不變的真理就是一直在變。
為什麼我有這感觸,因為前兩天我爸語重心長的跟我說,他必須要學會用電腦,因為工作時年輕人已經有年輕人自己一套的做事方式,自己爬文、找方法,用不同的方式與觀念做事。對想法較為古板或沒跟上來的,對他們來說,世界等同停了,而所有資訊來自聽說,所有消息來自電視或是報紙的被動媒體。

也許你會換個角度想,什麼都不知道的話,生活不是比較開心嗎?

但客觀來說,
已經是兩個平行世界了。

回到人人設計師的話題,平面設計已經是落伍的頭銜了,從早期廣告出版印刷乃至於現在結合更多複媒材的運用,3D、攝像技術、光影等表現手法,估計純平面設計將式微,如何跳出那張紙的思考模式我想是設計師下一個要認真去思考的題目了。

2013年4月20日

美好的使用經驗應來自於一連串對的體驗

理想的設計,是搭起物件與使用者之間的橋梁,
更是一連串美好的使用者經驗(體驗)相乘。
倘若要設計師本身處在一個不舒適/無法思考的環境,
使用著不堪/觸感不佳的的工具,要求做出偉大的事情似乎不太合乎邏輯。

此觀點的關鍵以及該去思考的地方在於:
環境所賦予你的相對定位該是甚麼?

2013年4月8日

熱情與投入

很多事情有的時候過程比結果更重要,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過程我們能掌握,結果我們未必能決定,影響結果的因素有太多太多
背離原本具專業性的規劃,可能是人為、環境或是不理性的決策等。

回到過程,既然過程這麼重要,那麼我們是不是應該正視它
記錄你的每一個步驟、規劃以及樹狀圖,當然這已經成為我的習慣
從事設計的日子不長也不短,但每個專案不管預算大或少,
我都以"希望這段時間可以相處愉快"的心情來處理,因此對我來說沒有所謂的
正常上下班時間,我可能凌晨時興致一來不小心就到天亮了,
有時候清晨突然醒來,因為一個很想嘗試的技巧或是想法馬上就想試試看於是起床
這樣的心情下工作是愉快的,我喜歡一個人工作,喜歡大聲的聽音樂

我喜歡這樣的世界,你們呢?

2013年4月2日

那些曾短暫停留在你身邊的

這世界上的人類有很多種,而其中有一群人是無法被定義、分析的,

他們的存在對這世界有諸多意義:

1.開拓視界
2.引領趨勢
3.創新思維

百分比


生活的幸福莫過於在喜歡的地方與喜歡的人做著喜歡的事情產出喜歡的結果,
其中某項加上一個不字,也許還好,如果超過一半那麼心裡遲早會生病。

讓我想到20世紀初期的心理學家馬斯洛(Maslew ,Abraham Harold 1908 ~ 1970 )提出需要層次的理論,歸納起來可分為七個層次,按低級排到高級,呈一個金字塔的階梯:

2013年2月26日

繞路

生活之中,我想往往會有很多的機會會繞了遠路
就拿我自己來說,往往不小心走錯條了,才又匆匆忙忙的回了頭。

套用在學習也一樣
我總很羨慕一些學習天分很高的人,可以快速的擺放在任何位置
但我想這應該和個性有關,有的人的專注力很高有的則否,積極性高或低,
這些都會是影響你後面走的路的細微因素。

我能做好的,是謹言慎行
努力呈現我所會的,而這不是金錢所帶給我的動力,

而是一種天生的使命感(勞碌命)使然吧!